宁波广大利华商贸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巨额亏损的中石油何以引舆论倒戈

编辑:宁波广大利华商贸有限公司  时间:2018/08/16

发改委数据显示,8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88亿立方米,进口约合17.7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9倍。虽然川气东送以及中亚管道输送能力提高,但是因需求量大,今冬供应仍存压力。目前中亚进口天然气价格明显高于国内销售价,中石油集团承担了巨额亏损。(9月26日 《新京报》)

进口天然气价格明显高于国内销售价,中石油集团承担了巨额亏损,今冬供应存在压力……这几个关键词“结合”在一起,或者就发出了天然气价格即将再次上调的某种信号。事实上,这也并非是舆论的过度猜疑,已经有很多地方的天然气价格成功实现了涨价。

“涨价”让人敏感,但中石油在天然气方面承担的巨额亏损却也是事实。长期以来,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在到达中国边境时就已经接近了国内城市天然气的销售价格,再加上长途管道运输,石化巨头因此承受着相应的成本亏损——这倒也不是矫情,更不是无中生有的抱怨。据统计,国际上天然气价格相当于等热值原油价格60%,而中国天然气价格相当于等热值原油价格的四分之一,燃料油价格的三分之一,不到进口天然气价格的一半。

真正的问题在于,既然如此,承受了巨额亏损的中石油却何以还是引起舆论倒戈呢?表面上看非常吊诡,其实细一想不难理解。

首先要厘清的是,国内资源行业是一个垄断或半垄断市场,石化行业更是高度垄断行业,垄断产品的价格并非由供求自发调节,也就不能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换言之,因“天然气倒挂”的亏损,并不能影响石化巨三巨头的垄断程度还要高于电力行业,从开采、输送直到销售,整个产业链和经营环节都掌握在石化巨头手里,与其他环节的暴利相比,承受的“天然气亏损”在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真正市场意义上的亏损。

水、电、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具有天然的公共属性。其价格的高低,代表着公共福利水平的高低。显然,尽管天然气价格“倒挂”,但与原地踏步走的公共消费力相比,资源产品价格不能叫低。资源性产品价格不断上涨,总有太多的可行性经济数据,可公共生存成本却没有纳入能源价格改革的范畴中。民生成本在能源价格改革中的缺席或者说“份额”不足,与垄断的价格话语权密不可分。当前,公众在能源价格方面的话语权和监督权,仅局限于形式单一的价格听证会,而听证会本身就是一种“听涨会”。

涨价不是目的,价格杠杆存在的要义是解决公共能源资源产品的供给问题,目标是为了建立公平竞争、合理有序的能源市场,这就需要让公众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和决策权。在我看来,必须要建立起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参加的价格协调机制,不能继续让石化巨头“自说自话”、自我裁判了。这个问题不解决,中石油注定要接受鼎沸舆情的倒戈相向。